一分赛车彩(简称:上海光机所)成立于1964年5月,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所。经过五十余年的发展,已形成以探索现代光学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前沿、发展大型激光工程技术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高技术应用为重点的综...
截至2019年底,上海光机所共有在职职工958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437人),包括两院院士7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人、973计划项目及重大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3人、重点研发计划高技术领域等专家组成员6人...
一分赛车彩(简称中科院上海光机所)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专业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现已发展成为以探索现代光学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前沿研究、发展大型激光工程技术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高技术应用为重点的综合性研究...
上海光机所围绕国家“十二五”规划,按照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发展规划的要求,紧密结合上海光机所“一三五”发展目标,在高功率激光、信息光学、光学与激光材料科技领域与国外开展了实质性科技合作。同时,上海光机所根据各国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合作政策,有计划、有重点地策划、设计和组织了若干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和交流活动,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国际合作模式。通过组建联合实验室,组织高水平国际会议,承担多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引进和培养了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重实效的国际科技合作,提高了上海光机所在国际科技界的地位。
一、组建联合单元,扩大上海光机所的影响力,提升所的国际学术地位。
2012年4月28日上午,中韩高能量密度激光物理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和韩国科技部部长李周浩共同为中心揭牌。李周浩在致辞中指出,中韩联合研究中心自1998年成立以来,经过十多年的积极努力,对韩、中两国科技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韩方合作单位韩国原子能研究所是拥有50多年历史的优秀研究所,在原子能领域取得了一些世界级的成果,得到同行的高度评价。上海光机所在等离子体、激光核聚变等方面取得许...
上海光机所十分重视院地合作,近年来,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紧密围绕先进激光产业链,先后建立了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上海先进激光技术创新中心和杭州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三个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的建设,在产业共性及关键技术研发、服务企业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为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做出积极贡献。还与红塔证券等共同组建激光产业基金,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的融合...
作为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所,和首批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之一,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在致力于科技创新的同时,十分重视科普工作。多年来,上海光机所借助科研院所强大的科普资源优势,围绕光学与激光科学技术,积极开展公众开放日、科普讲座、科技课堂、科普作品创作等在内的系列科普工作,获得...
报告题目:Photonics with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顾敏 博士)
光伏从技术到产业化的密码解读(施正荣 博士)
报告时间:2019年11月19日(周二)09:30
报告地点:多功能厅
个人简介:
顾敏,首位华裔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士。201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曾任澳大利亚斯威本大学副校长及杰出教授、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主管科技创新创业的副校长及杰出教授。现任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教授,并出任校务委员会执行主席。
顾敏教授在三维光学显微成像和多光子纳米光子学的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在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460余篇,出版专著四部。他是公认的三维光学成像理论的国际权威和先驱者之一,对现代光学显微成像术的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他是双光子荧光共焦显微学的发明者之一;其首次在聚合物材料中实现了五维光存储,突破蓝光DVD存储的技术瓶颈,在大数据时代实用意义巨大。
顾敏院士多年来致力于推动中国光科技发展以及中澳之间的科技合作,他积极培养专业人才、创建国际一流研发基地和研究平台、合作承担国家“973”和“863”重大项目以及联合发展产业,卓有成效地推动了中国生物光子学和纳米光子学工程科技的成长和发展。
施正荣,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澳大利亚国家技术科学和工程院院士、中国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创始人、上迈新能源创始人兼董事长,先后曾任亚洲光伏产业协会第一任会长,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光伏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全球半导体材料与设备协会(SEMI)技术标准委员会委员。
施正荣博士在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和高效晶体硅太阳电池的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实践等方面取得了国际公认的突出成就,发表了110多篇论文,获得了60余项专利。他实现了光伏技术从实验室到大规模生产的成功转化,成数量级地降低了光伏发电成本,为推动并实现光伏发电平价上网做出了重要贡献。
施正荣博士带来国际先进的太阳电池技术,积极培养专业人才、培育和推动中国光伏产业链建设,带动了中国光伏的集体崛起,为中国光伏产业从诞生到引领世界做出重要贡献。